新冠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做好防护是关键。

作者: 陆丰陆丰 | 日期: 2020-02-09



昨日(2月8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


这是卫生防疫专家首次明确提出气溶胶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














“气溶胶”指悬浮在气体中的颗粒,例如空气中的小液滴,而颗粒的大小,决定了“气溶胶”的物理传播性质:

(1)对于5微米以下的颗粒,很容易穿透呼吸道,一直到达肺泡腔。

2)对于10微米以下的颗粒,很容易到达声门下方。

(3)如果颗粒大于20微米,因为重力的影响,传播不太远,就不太容易被吸入。

因此,气溶胶的大小决定了传播的远近,颗粒越大,传播的距离相对较近,即便被主动吸入,也是沉积在上呼吸道中;颗粒越小,颗粒就飘得越远,也容易穿透进入下呼吸道。








            






气溶胶传播: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通俗来讲:气溶胶的本质是能够悬浮在空中的微粒。相较于一般的空气传播来说,气溶胶能悬浮得更久、飘得更远。就好比走在路上闻到烟味,但身边明明没有人,这就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几百纳米左右的颗粒的气溶胶。







            






什么情况会产生气溶胶?


最常见的是咳嗽、打喷嚏的时候,所产生的飞沫就是气溶胶的来源。排泄活动也可以产生气溶胶。









            







气溶胶传播方式跟飞沫传播相比,有什么区别?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传播距离不同。

飞沫是人打喷嚏或者咳嗽等活动排出的唾沫液滴,其粒径一般为1至5毫米,在传染源1至2米左右的空间内传播,属于近距离传播。

而气溶胶是人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排出的液滴,其粒径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体后很快(1秒甚至几十毫秒内)蒸发,形成飞沫核(粒径几微米),且飞沫核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增加了无接触传播的风险。








            







气溶胶传播对我们有多大威胁?


气溶胶颗粒比较大,一般大于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医用口罩(或者防范雾霾的口罩)可以阻拦这种粒子


特别小的气溶胶粒子(半径小于0.1微米),重量轻,主要分布在高空(来自土壤的靠近地面),随风飘走了,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气溶胶质点比表面能很大,又有电荷,病毒很容易被破坏,存活度不高。


对于非医务人员的普通人,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达到极高数量级的阈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进入人体。


而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高。









            






不通风环境尤其需要警惕气溶胶传播:


不通风的环境中,包含病毒的气溶胶会在空气中停留很久。


比如,患者乘坐电梯后,电梯中就会有病毒的气溶胶,而由于空气流通较差,如果健康的人随后进入电梯,传染风险会增加。


所以,进入电梯的人都建议佩戴口罩,不能因为电梯里面只有一个人就不戴。


此外,含病毒的气溶胶可能沿中央空调系统、下水道系统等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进入房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全空气系统的中央空调,不同房间内空气会交叉流动,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这类中央空调一般用于商场、机场、体育馆、礼堂、影剧院等场所,所以在疫情期间要停用。


为防止下水道的气溶胶传播,需及时给地漏加水,形成有效的堵塞,以免气溶胶逆行进入室内。防臭地漏可有效避免气溶胶逆行。














如何科学防护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


上海的发布会给了 7 个建议,做到「七个要」:


一要取消一切人员聚集活动,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来访;


二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 75% 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六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来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戴好口罩;


七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1

END

1

来源 | 汕尾市疾控中心,重庆晨报,丁香妈妈。

编辑 | 风起长林

陆丰陆丰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小编微信

报料或拉您加入群

长按二维码关注最新动态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来源: 陆丰陆丰